內地交流|96%中小學參與內地姊妹學校計劃 上學年涉1.5億津貼按年增15%
發布時間: 2024/10/03 17:34
最後更新: 2024/10/03 18:37
政府近年加強推動國民教育,立法會文件顯示,截至上月全港約96%、共涉950間本地公帑資助中小學及特殊學校,與內地學校締結成3,096對姊妹學校。教育局上學年共批出近1.5億元相關津貼予申領津貼的本地學校,按年激增約1成半。
教育局自2004年起開展「姊妹學校計劃」,特首李家超前年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,在「加強國民教育」方面設下其中一項「指定項目指標」(KPI),就是在2023年內將參與計劃的本地中小學數目,由780間提升1成。教育局近日向立法會呈交文件,指去年底參加計劃的公帑資助學校為886間,局方已「超額完成目標」。
文件列出,截至今年9月全港已有874間官津校及76間直資學校,與內地校締結成姊妹學校,涉及428間中學、463間小學及59間特殊學校,佔學校總數約96%;部分學校與多於1間內地校締結,合共締結成3,096對姊妹校。
因應地理位置,當中以粵港姊妹學校最多,現時約有1,540對;整體亦有約610間本地學校已締結廣東省外的內地姊妹學校,佔整體逾6成。
姊妹學校計劃津貼金額每年按通脹調整,本學年(2024/25學年)每校津貼額已提升為約16.5萬元。局方指,目前已有超過90%本地公帑資助學校申領並獲發姊妹學校計劃津貼,自上學年起,若本地公帑資助學校與不同類別內地學
校締結,亦可申請津貼。
獲發津貼的學校數目,由2021/22學年的727間,2022/23學年提升至830間,2023/24學年再曾至922間,每年增逾1成;過去3年發放津貼開支,分別為1億1,283萬元、1億2,931萬元,以及1億4,832萬元,每年升幅近15%。
教育局指,姊妹學校交流形式和內容漸趨多樣化,學生除了參與課堂活動、相互探訪以外,亦會進行專題研習、文化體藝活動,以及組隊參與唱歌和朗誦比賽等。
局方亦引述參與學校,認為交流有助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及溝通能力、加深師生對內地的認識和了解,以及提升國民身份認同等。局方將舉辦分享會及探訪學校等,蒐集和推廣具成效的推行策略及交流個案,並繼續鼓勵本地學校與內地不同省市的學校配對為姊妹學校。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